日本經營診斷學研究的最新進展(連載2) ----企業診斷研究連載(2) |
作者 北京理德斯普企業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首席戰略咨詢顧問 孫紅軍* |
2.1中小企業經營診斷制度與管理咨詢 日本咨詢界把管理咨詢分為經營診斷與咨詢服務兩大類。企業診斷或經營診斷(以下統稱:經營診斷)是指以中小企業為對象進行的管理咨詢,對大企業的經營診斷則稱為咨詢服務,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定義問題,而涉及到經營診斷(以下)的本質問題。 中小企業經營診斷制度是日本政府作為國策大力推進的一種企業制度,自60年代以來就成為了日本管理咨詢(以下統稱:經營診斷)發展的主要支撐點。管理咨詢顧問的崛起,鞏固、加強了管理咨詢的社會地位。 在推進企業管理咨詢實踐方面和發展管理咨詢理論方面,日本的各有關協(學)會,特別是中小企業診斷協會和經營診斷學會等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管理咨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方面,以及在推進管理咨詢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制定管理咨詢的評價標準、推廣咨詢研究成果、提供咨詢顧問的培訓和認證服務、指導咨詢顧問有效的開展咨詢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2.2日本管理咨詢的發展特點 第一,重視借鑒各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成果,重視管理咨詢理論的研究及體系的建立。 第二,經營診斷實踐和企業研究的豐碩成果成為管理咨詢理論的堅實根基。 第三,用咨詢的研究成果指導咨詢實踐。例如由中小企業診斷協會負責制定的“診斷基準”和“評價指標”等,在指導咨詢機構和經營診斷士(管理咨詢顧問)開展咨詢活動,提高咨詢效果,規范管理咨詢行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他們還注重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上述的“診斷基準”和“評價指標”。 第四,注重經營診斷效果、咨詢顧問與咨詢機構素質的養成和提高,強調咨詢顧問的創造精神和變革精神,因此,這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和連續的工作。目前,日本面向國內的中小企業診斷士的資格考試和資格認證制度,在國際上也是最嚴格的、標準化的、制度化的一種資格認證制度。從大學教師、大學畢業生、研究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到一般的國家公務員等有志向從事管理咨詢的人員,都必須經過這種至少歷時一年的資格認證程序,取得資格(中小企業診斷士),才能進入管理咨詢領域。取得資格的人員每隔兩年還要重新參加資格認證。為了不斷提高咨詢人員的綜合素質,咨詢人員一方面通過參加管理咨詢的實踐,自我成長,一方面參加由官、產、學各部門常年組織的各種專業化的培訓。日本建立的這種資格認證制度與培訓制度有效的確保了管理咨詢人員高素質和咨詢機構的高素質,使企業診斷和咨詢顧問不僅受到企業界的歡迎,也受到社會的矚目,成為熱門職業。 第五,注重順應時代的潮流和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拓展管理咨詢的視野,開拓管理咨詢的服務領域,研究新的經營診斷策略,開發新的經營診斷技術; 第六,注重開發國際管理咨詢服務市場,參與國際咨詢業的競爭,無論是大的綜合研究咨詢機構,例如野村綜合研究所,還是一些民間團體,例如,“國際派經營診斷士協會”,都在努力拓展國際咨詢市場。“國際派經營診斷士協會”主要提供國際間管理咨詢服務。“右手拿著筆記本電腦,左手拿著大哥大,大腦中是因特網,嘴里叼著護照”形象地描述了他們的風格,他們提出“國際化就是信息化”概念。由此可見,社會的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對管理咨詢的影響是多么的重要。 |
2.3管理咨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管理咨詢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主要來自于企業所面臨的內外環境的變化。因為管理咨詢產業與各個產業中的企業是一種“共生”的關系,社會的經濟環境變化必然要波及到企業,企業為適應內外環境的的變化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必然要進行相應的(主動的或被動的)戰略或戰術的調整,由此衍生了對管理咨詢的新的需求,因此,管理咨詢業和咨詢顧問所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從管理咨詢的角度去研究并預測變化著的環境,研究并預測變化著的企業需求,將會為開拓管理咨詢的視野、轉換觀念、拓展咨詢領域與咨詢市場,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有針對性的咨詢服務,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日本咨詢界關于經濟環境的變化與中小企業的對策的若干研究結論。 a.國際化的大競爭將帶來大變革、大轉換、大改組,也將消除市場與企業間的障礙。日本企業將從傳統的低成本國際化戰略,向企業與市場的國際化戰略發生轉移。對于轉包型企業,由于通常采用的將生產向低成本的地域(發展中國家)轉移策略,受到的內外價格差的壓力愈來愈大,因此,需要從新調整戰略,這也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成熟化產生的一種必然的、規律性現象,對今后日本的中小企業自立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有新的對策。 b.全球性的大競爭是以網絡時代為前提的,網絡時代對所有的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國際化、網絡化與資源的優化配置是跨越大競爭時代的最佳策略。 現代信息技術革新使企業間的分工關系發生了巨變,企業經營活動成果對網絡的依存程度增強。隨著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網絡將大大增強企業的信息傳輸能力,降低信息傳輸成本,因此,傳統的日本式企業體系(典型的轉包、系列配套生產)將受到挑戰,企業的變革將不可避免。企業聯合將成為一個重要趨勢,這種聯合也將有效的促進企業或國家(地區)之間的網絡化進程,虛擬企業(機構)將成為現實。企業的生產和新產品的開發也將從資源集中——分散型向資源集中型轉移,企業面臨的將是如何靈活利用外部經營資源,走聯合發展之路,關系到今后的企業如何生存下去的嚴峻問題。因此,企業必須進行觀念的轉換,樹立生產技術共享和制造業即服務業的觀點。 c.企業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雖然錯綜復雜,但是標準化和組織結構的變革是不可避免的,這一問題必須引起企業經營者的足夠重視。 今后的企業必須具有國際眼光,建立適應消費者需求,和新產品開發的快速反應體制。還要善于利用外部經營資源,通過構建靈活的生產系統,強化自身擅長的領域,使企業自身在業界與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當人類進入了21世紀,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只有那些(按客戶訂單)進行多品種少量生產能力強的企業才能保持競爭優勢,這類企業包括組裝型、市場創造型和追求卓越型的企業。 |
2.4管理咨詢觀念的轉換 在大競爭時代如何轉換經營診斷的視點,如何建立新的經營診斷的指標體系,為企業提供更有效的咨詢服務,進而推動經營診斷學體系的構筑,這也是日本管理咨詢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現代的網絡經濟概念與傳統的經營管理和經營診斷概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傳統的市場營銷論與經營戰略論已無法推動管理咨詢研究繼續深入下去。所以,有些研究者主張現代企業的生存問題要從“經營經濟”和“多元化戰略”的角度去探討,同時也為管理咨詢的理論、方法和結構的變革研究,提供新的探索途徑。 伴隨著激烈的環境變化,特別是國際化、網絡化、生態學與環境意識、企業的社會責任等一系類經營診斷視點的轉換,必將進一步擴展經營診斷領域,重新思考經營診斷概念。這就需要經營診斷者不斷地拓展自己的視野。具體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a現代的經營診斷觀念要由“追求經濟效益”向“人類、社會與環境意識”進行觀念轉換。因此,管理咨詢要從國際化和價值創造的觀念出發,確立新的經營診斷視點與范疇,要研究如何適應這種觀念的轉換,確立現代經營診斷理論概念的外延及內涵,開發新的經營診斷技能,建立新的經營診斷指標體系。 b.管理咨詢要強調以系統論為基礎,確立整體性的經營診斷視點。現代的經營診斷需要以系統思考為基礎,將經營診斷研究的視點轉向組織或企業,把企業作為組織的、文化的、政治的、群體的、觀念的及目的的綜合體與動態的活動體進行觀察和研究。 c.管理咨詢要強調以“企業結構論”和“現代經營論”等理論為基礎,確立健全性的經營診斷視點。現代的經營診斷需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健全性”概念與“聯動”概念。即把企業作為生態系統中的生命體來考慮,把它與環境的關系看作一種聯動關系。忽略了企業的社會聯系、價值聯系等內在的聯系,就不可能客觀、準確地觀察企業,發現本質的與規律性的東西,也就無法作出前瞻性的預測。 d.管理咨詢顧問要強化創業者意識和企業家精神,并將由輔助者成為經營者主體。為了適應激烈的經營環境變化和企業需求的變化,管理咨詢必須進行經營診斷視點的轉移,實現咨詢觀念的變革,開發新的經營診斷戰略。特別是強調管理咨詢顧問要強化創業者意識和具備企業家精神,這意味著咨詢顧問將由輔助者成為經營者主體。因此,管理咨詢顧問要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加強各方面的修煉,特別是企業家素質的養成。 綜上所述,現代的經營診斷概念已經發生了觀念性的轉變,由過去“消極、被動”向現在“積極、主動”(經營革新、創造性、社會與人)的角色轉換,由過去單純地追求“擴大企業利潤、擴大組織、追求成長”向重視“人、社會與環境”進行觀念轉換。因此,就需要對經營診斷概念重新認證,并重新確立經營診斷的基準和指標。 |
作者簡介:孫紅軍 北京理德斯普企業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首席戰略咨詢顧問,管理變革咨詢專家 本文刊載于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主辦《咨詢導報》 |
|